11月20日,为期6个比赛日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网球比赛在广州南沙收官。当日进行了男子、女子单打和双打以及混合双打5个小项的决赛比拼。中国网球协会副秘书长孙文兵介绍,5个小项共有来自13个省区市代表队的选手站上了领奖台。

群众赛场彰显广泛性 竞技水平展现新高度
各代表队在领奖台上竞相亮相,充分展现了群众网球的地域覆盖面越来越广。据统计,决赛阶段共有28个省区市代表队参加,此外行业体协的队伍也参与进来。网球已经不仅仅是传统强队的“专属舞台”,一些西南、西北以往网球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的队伍也在十五运会赛场展现了不错的水平。“这些‘非强队’已经不仅能打入决赛阶段,从成绩来看,十五运会上我们可喜地发现很多曾经默默无闻的队伍也开始取得不错的成绩,甚至站上了领奖台。”孙文兵说。
不仅仅是覆盖面更广,群众网球选手还展现了更高的竞技水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各地群众网球的深入开展和扎实成效。“十五运会各队水平都很高,较上届的参赛队伍能明显感觉到大家都在进步。”拿下女双冠军的广东队选手刘玉娇说。她和搭档马琳第二次登上全运会赛场并实现了卫冕,她们坦言感受到了各代表队选手带来的挑战。
同样实现卫冕的还有男单冠军、四川队的钟晋,他也深刻体会到对手实力的增强。“第一轮就遭遇了强劲的冯河。之后在对阵浙江的黄中俊时,我们一直打到抢七局,他也是一名非常出色的选手。”钟晋表示,“现在涌现的年轻选手击球速度很快,还有很多有‘童子功’的年轻选手,感觉大家的整体水平都有所提升。”

办赛标准对标专业赛事 科技赋能增强体验感
“群众赛事也要有专业范儿,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办赛原则。”孙文兵说,为让选手感受到全方位的专业化,十五运会群众网球比赛全流程对标专业赛事标准。在人员配置方面,竞委会组建了80余人的技术官员团队,每块比赛场地均有主裁判、司线员和球童,改变了以往业余赛事人手不足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赛事还引入两台鹰眼设备,借助专业手段应对争议判罚,确保比赛公平公正。
赛场的硬件设施同样向专业赛事看齐。据悉,本届赛事从预赛开始到决赛阶段,均在承接过国内外高规格赛事的专业场馆进行,包括曾举办WTA郑州公开赛的“生命之树”网球场、曾举办中国网球巡回赛的日照网球中心等。孙文兵说:“专业场馆不仅为十五运会提供了充足、可靠的比赛场地,更让业余选手有机会感受到职业运动员的竞技环境,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极大地提升了参赛者的积极性。”
“这一拍打得不错!”贵州队队员闵艺向记者展示着手机小程序中比赛的画面,“有了这个功能,我们不但可以看到自己比赛的画面,可以留作纪念,也可以通过这个小程序中的录像和丰富的数据分析,研究自己和对手的打法。”这次比赛采用了先进的竞赛系统,不仅具备呈现比分、实时转播、电子编排等专业化功能,还支持视频回放、自主剪辑等个性化服务。“相较于曝光度高的职业运动员,业余选手更希望记录自己在十五运会上的珍贵瞬间。”孙文兵说,“体育+科技”的办赛模式既满足了广大群众对于参赛体验感和仪式感的需求,也突破了以往的传播局限,让网球运动在选手们分享专属高光时刻的过程中产生了破圈式传播。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