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晚,当中国女将斩获2025年新加坡世界泳联世锦赛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的铜牌,我坐在媒体间,望着官网上最终定格的数字——15金12银10铜,37枚奖牌长舒了一口气。本届世锦赛的硝烟终于散去,中国队高悬在金牌榜与奖牌榜之巅。
本次世锦赛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瞬间,花样游泳赛场,花游姑娘们带伤上阵的身影犹在眼前,她们硬生生从逆境中搏出4金3银。临出发前,张雅怡脚部骨折,集体项目遭遇巨大危机。队长冯雨3天内学习完自由自选全部动作,参与队伍合练。即便是休息间隙,冯雨也在不停地用手比划着动作。跳水赛场,陈芋汐夺冠后拥抱教练,泪洒现场,让人动容。本届世锦赛,老搭档全红婵因伤缺席,陈芋汐和新队友出战,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与压力。除了更换搭档,陈芋汐还面临伤病的纠缠、舆论的纷扰等诸多困难与挑战。以世锦赛三金开启新一个奥运周期,即将20岁的陈芋汐继续追梦,这次她希望能以更积极的心态迎接训练与生活。游泳赛场,我看到了老将新人携手向前——游泳项目收官日的夜晚被“中国红”点亮。唐钱婷在50米蛙泳游出30秒03的成绩,触壁时激起银色水花;吴卿风与程玉洁在自由泳赛道刮起旋风,银铜双收;更令人惊叹的是12岁的于子迪,400米混合泳第四名的成绩让记者席上响起一片欢呼,她成为本届世锦赛最耀眼的新星。当彭旭玮、唐钱婷、张雨霏、程玉洁四朵金花在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中共同摘取铜牌时,我听见看台上的欢呼几乎掀翻屋顶。转身望向老将,已过而立之年的汪顺、徐嘉余依然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张雨霏通过比赛探寻坚持的动力;作为中国游泳的中流砥柱,李冰洁不仅完成了对偶像莱德基的超越,更在她的激励下,看到了在长距离项目中突破年龄壁垒的希望。
本次世锦赛,有幸拿到了升级卡,能近身游泳赛场的热身池,因此也见证了中国队赛前热身的情景。热身池像是“下饺子”,水池边人挤人,水池里也全是“脑袋”。中国队在半露天的热身池分到了一个不到10平米的位置。4张按摩床围在四周,中间的空地用瑜伽垫铺满。条件有限,但中国队的每名队员不管当天有没有比赛,都会来到热身池进行激活训练。
赛场之外,我和中国队的队员们一样,也在面临着考验。本次世锦赛我同时肩负着写快讯的任务,需要第一时间准确地将比赛消息通过系统平台传给后方编辑,经过三审三校后及时发出。除了文字稿件,我还要在前方完成视频的剪辑工作,每天回到酒店整理当日拍摄素材并剪辑成片后已经是夜里一两点。这些全新的尝试虽然很累,但对自己是很大的锻炼。此次能够完成世锦赛的报道任务,得益于集体的力量。本次世锦赛跳水和游泳项目日期重叠,且比赛间隔较短。每场跳水比赛结束后有30-60分钟的间隔再开始游泳的比赛,而游泳和跳水不在同一个场馆,走路需要15分钟。运动员在比赛结束要接受至少3轮的采访后才能来到文字记者区,每次至少要花费半个小时,虽然世界泳联规定每个媒体席位最多采访4分钟,但基本都会超时,幸好有同事在后方帮我补台跳水内容,遇到时间冲突的情况,同事会及时发布比赛动态,前后方的良好配合也让这次世锦赛报道更加完整。
我十分庆幸自己是一名体育记者。每次大赛都会有很多动人瞬间在这片水池中上演,这片水池也带给我无限感动,而我可以在现场记录这每一个感动瞬间。
图片来源:鹿麟摄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