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雪橇队训练场上,有一个年轻教练员的身影——黄叶波,他现在是中国雪橇队助理教练,曾经是队伍成立时第一批参与集训的队员,也是代表中国雪橇队首次登上冬奥会舞台的突破者。
雪橇是属于勇敢者的项目,黄叶波天生适合这项运动。“越有风险的项目越有魅力,雪橇就是如此。我平时比较喜欢速度类或者说有一定风险的项目,例如跳伞和冲浪。”所以当中国雪橇队到哈尔滨选材时,喜欢冒险、追求刺激的黄叶波决定参加选拔,即使当时他能查到的雪橇项目相关资料很少,“我大概知道这是一个在冰道里滑行的项目,时速很快,在120公里以上,就去选拔了。”当然,能在家门口举办的冬奥会登场亮相,填补项目发展空白,也是黄叶波想达成的成就。最终他通过选拔,在2015年入选中国雪橇集训队。
2022年2月9日,黄叶波和搭档彭俊越以两轮总成绩2分01秒572完赛,最终排在第17位,在北京冬奥会上完成了中国双人雪橇项目的冬奥首秀。对于项目而言,黄叶波已经迈出了划时代的一步,但如今回想起来,他认为自己当时可以发挥得更好,“在接力和单项都有可提升的空间,出发还能做得更好一点,包括滑行时一些细节的处理。有点可惜,但是人生哪能没有遗憾呢。”黄叶波笑言。
北京冬奥会后,黄叶波以运动员的身份在赛场上继续奋战了两年,去年4月,他决定退居幕后,做一名教练员。在退役之前,黄叶波刚和彭俊越在全国雪橇冠军赛上夺得男子双人雪橇冠军,因此他并不是迫于伤病原因不得不转型当教练,只是他认为有一些更重要的事需要他去做,“我想让这个项目发展得更壮大,越来越有生命力,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如果我能把我这些年走的弯路,把‘摸着石头过河’犯的错误总结出来,缩短新一代年轻运动员的成才周期,或许对这个项目的帮助更大。”黄叶波直言,投身青训才是他选择退役的真正理由。
在赛场上做好每一个环节,突破0.01秒,甚至0.001秒,是雪橇项目的魅力所在,每一次突破都是对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挑战,黄叶波对此深有感触,这也是他在当教练后常常和青少年队员们分享的内容。“雪橇项目不光要胆大还要心细,不光要心细还要去思考,要结合每天的训练反思,从结果反推原因。”黄叶波在日常训练中刻意培养小队员对身体的感觉和对项目的理解,“我不会一味地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是让他们通过对比对与错的动作,去体会其中的不同。”
目前黄叶波正带着13名青少年队员在北京延庆冰上基地进行夏季训练,除了教授他们赛场上所需技能,黄叶波还是孩子们的“临时家长”。“孩子们正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教练要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有些小孩年龄很小,我要教他们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洗衣服、收拾房间。”作为青训教练,黄叶波现在操心的事情比运动员时期要多得多,被问到是否后悔提前选择退役,他的回答令人感动:“总要有人来做这些事情。”
在管好青训工作的同时,黄叶波还是国家队的助理教练,青训和奥运备战两大任务,黄叶波都要抓好,训练日的行程满满当当,“奥运组在专项训练时,我都会跟着保障好,奥运组在进行体能训练时,我会错峰带着青少年去做一些训练。”黄叶波介绍道。
今年9月,中国雪橇队就将迎来建队10周年的日子,黄叶波在此期间脱下战袍,执起教鞭,虽然身份有所改变,但他认为传承中国雪橇人的精神是始终不变的使命,黄叶波说:“不怕吃苦、不畏严寒、不怕伤病,是中国雪橇人的精神所在,还包括以老带新的传承。无论怎样,大家的心都在一起,奔着奥运会冠军的最高理想冲击。”
图片来源:中国雪橇队供图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