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下午6点,北京什刹海体校羽毛球馆在经历了一天的喧嚣后,逐渐安静下来。北京羽毛球队领队、北京青年羽毛球队男队主教练梁京淳开始整队,总结队员们一天的训练表现。从2012年成为教练以来,梁京淳一直坚守在基层青年羽毛球运动员培养的道路上。
梁京淳1989年出生在北京,10岁那年他进入北京什刹海体校,原计划是来学习乒乓球的,可阴差阳错与乒乓球项目擦肩而过,反而和羽毛球运动结缘。2001年,梁京淳正式成为北京羽毛球队的一员,和他一起进队的,还有后来的奥运冠军张楠。
随后的日子,梁京淳在羽毛球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取得了全国锦标赛和冠军赛团体冠军等成绩,但没能更进一步。2012年,此时的梁京淳已经是队里的老队员,加上常年腰伤的困扰,他开始考虑之后的发展。当时羽毛球运动已经在全国发展得十分火热,作为一名退役羽毛球运动员,梁京淳有不少选择,不过当时北京队的教练找到了他,希望他能留下来负责二线队伍的训练培养工作。经过考虑,梁京淳决定留下。“我从10岁起就在什刹海体校,一切都习惯了,也有感情了,我希望留在熟悉的环境里,做起事情来得心应手。更重要的是,我舍不得离开羽毛球、离开这个队伍。”对于教练岗位,当时的梁京淳想法很简单,“当运动员挺辛苦的,还是教练员好,站着不用动,一点都不累,挺轻松的。”如今回忆起来,梁京淳笑言自己那时的想法有些幼稚。
从运动员无缝衔接到教练员,梁京淳最初自然遇到了很多困难,如何教队员、管理队员,都要从零学起。而作为基层羽毛球教练,梁京淳还需要选苗子。“起初看到一个孩子有个子高、脚下灵活等优势,就觉得可以培养,觉得每天给到他任务,看看完成得怎样就可以。”10多年前,作为年轻教练的梁京淳对选材的认识还很肤浅,但现在完全不同,“现在可能眼光更长远,还会考虑到发育的问题,包括借助骨龄测试、机能测试评估考虑队员的长期发展性。”
梁京淳目前带的队员主要是11岁到16岁,这个阶段对专业运动员来说是打基础的关键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因此梁京淳作为教练不仅仅要教球技,还要教做人,他希望每一名队员都能健康成长。“队员都还是未成年人,有的在青春期、叛逆期,思想上要时刻注意,有的小队员吃饭还挑食,不同年龄段要用不同的管理方法,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么多年,梁京淳已经习惯了为队员们操心,他更像是一个大家长,“孩子们两周才回一次家,从11岁到15、16岁,他们跟我待的时间比和家长待的时间还多。他们的文化课学习不好,老师也会找我。”
如今梁京淳已经在基层教练员岗位干了13年,“时间过得太快了,我的教练都退休了,我教的队员有的都已经当教练了,我们这一批现在是中流砥柱了。”36岁的梁京淳感慨道,如今面对家庭里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阶段,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他要学会做取舍,责任心和热爱是他坚持的动力。“基层教练想要做好,责任心是首要的。有时候我们也会发牢骚,但一说离开,是真舍不得,归根到底都是热爱。你也可以混日子,可这样是带不出运动员来的,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就是信任我们,我们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
每当队员们站上领奖台、拿到奖牌的时候,梁京淳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这些年他培养出了不少知名的羽毛球选手,其中就包括现国手、世界冠军冯彦哲,现国青队员李知航等。从2014年到2019年,梁京淳带了冯彦哲四年多,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即使如今冯彦哲常年在国家队,两人也会经常交流,“我和他现在不谈技战术,只是在他遇到困难时,在生活、思想、心理上给他开导、解压。”
8月13日,十五运会羽毛球项目资格赛就将在湖北宜昌打响,本次全运会羽毛球比赛首次设立了青年组。目前梁京淳率领的北京队已经进入到了紧张的冲刺阶段,“我们10日就出发去比赛了,这对我们是一次新的考验,也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我们将力争佳绩。”梁京淳说。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