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的陕西民俗舞蹈余韵未消,悠扬民歌仍在赛场回荡。日前,陕西榆林市职业教育中心体育馆人头攒动,第十六届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锦标赛总决赛现场5000余名参与者洋溢着蓬勃活力。比赛现场120台高性能竞技电脑整齐排列,选手们端坐台前,手指在操纵杆与键盘间灵活翻飞,目光紧锁屏幕虚拟航线,构成独特的“数字机场”。
科技让赛事“飞”出加速度
本届总决赛在技术保障和流程优化上亮点频出。赛事总裁判长崔哲说:“120台竞技电脑不仅数量创历届之最,性能也达历史较好水平,从源头避免设备问题干扰选手发挥。”流程上更是便捷高效,“选手轻刷IC卡就能显示个人信息,选好科目即可参赛,大幅节省时间。”崔哲补充道,此前军航和民航选手需在不同屏幕找对应软件,本届将两款软件合二为一,方便快速操作。为保障公平,赛事启用自研全自动评判系统,赛场内外同步出分排名,全程无人工干预,尽显数字化优势。
八组赛道筑公平赛场
“我们在分组上充分考虑了不同参赛者的特点,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公平的舞台上比拼。”赛事副总裁判长杨震介绍,本届赛事依据年龄、性别和技术阶段,精心划分出小学男女甲乙组、初高中男女生甲乙组共八个组别,确保竞争更具针对性。
谈及赛事项目设置,杨震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围绕飞行主题,打造了军事、民用航空两大领域,划分出三大类赛道十几个项目。” 知识类赛道如同航空知识小百科,随机抽取飞机操纵面、飞行仪表等百年飞行常识考判断,全面检验选手的基础功底。
技术类赛道堪称“空中竞技场”,起落航线、航母着舰等10个科目挑战十足。“这些项目能让孩子在三维飞行环境中,培养特殊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品质。”杨震特别提到新增的军事航空科目,“初教六起落航线考察基础驾驶术,从起飞落地到轨迹建立面面俱到;歼11钻圈特技则考验高速机动下的状态把控,软件监控能让孩子精准找到偏差。”
航空文化赛道的解说口才项目独具魅力。“灵感来自航展解说,入门门槛低但要求不低。”杨震解释道,选手要结合航空科技、人物等多学科知识,展现语言表达和现场调动能力,是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
模拟飞行对各学段孩子都意义非凡:小学生能建立航空意识,中学生可规划职业理想。杨震说:“这个项目让孩子明白成绩要靠艰苦训练,还能学会平衡学习与训练。全国赛事更搭建了交流平台,孩子们能切磋技艺、交挚友、拓视野,这些收获会为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模拟飞行少年“成长礼”
河北廊坊大厂幸福学校高三学生梁子皓在去年国赛中获得Y特技竞速项目冠军。今年赛场,他满怀期待向卫冕发起冲击。“模拟飞行让我自信心大增,每次突破飞行瓶颈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谈及未来,即将参加民航招飞的他充满信心:“虽因近视与军航无缘,但我坚信能通过民航招飞面试。”
学校领队马纪乾介绍,教学以中国航空运动协会课程和软件为核心,搭配多样竞技活动,让学生寓学于乐。针对初期操作问题,通过强化基础与心理素质训练助学生沉稳应对。他观察到,参与学生学习态度更积极,目标更明确,思维更敏捷系统,养成“为结果负责”的习惯。“项目的核心价值是让学生在‘安全试错’中收获责任敬畏与成长笃定,这才是支撑未来的‘隐形翅膀’。”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