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首页>全民健身>正文

让全民健身护航全民健康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25-08-07    作者:傅潇雯 顾宁 毛昀哲 张博宸 轧学超 冯蕾

今年体育宣传周的口号是“体育融入生活,健康相伴你我”。随着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做自己健康的主人”“运动是良医”等理念深入人心,大众对全民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多,期待越来越高。近年来,《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提出,推动体卫融合,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

微信图片_20250807083224.jpg

浙江 “好社区”在百姓家门口织起“健康网”

在浙江,“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正以“全人群、全周期、全方位、智慧化”的服务模式,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健康加油站”,让公共健康服务从“普惠”向“精准”跃升。

“以往在社区健身难找专业的健身指导,如今社区自建的‘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投入使用,在家门口为我们坚持日常科学锻炼提供便利。”在宁波市鄞州区东柳街道新著社区运动健康中心,体验智能健身设备的居民李玉洁欣喜地说。在东柳街道,南北两大“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形成互补,北侧锦苑社区聚焦长者健康,南侧新著社区瞄准青少年体适能,两大中心与辖区健身点位形成功能互补,构建起覆盖全人群的“10分钟科学健身服务圈”。

杭州市上城区闸弄口街道天仙社区,曾经闲置的社区用房与公园角落,如今已蜕变为充满活力的“运动十字街区”,通过嵌入式改造与分布式空间布局,为老城区运动健康服务提供了全新范本。“除了跑步机、椭圆仪这些传统的健身器械,还有瑜伽、普拉提等课程,离家近又有靠谱的指导员来教,方便又放心。”社区居民王雪娜说。此外,“好社区”还同步开展运动损伤预防、康养训练营等服务,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开设体重管理门诊,并联动专家工作室,为居民提供体质监测、运动处方、慢病干预“一条龙”服务。

2024年,由浙江省体育局主导,联合卫健、民政、残联等部门在全省14个县市区开展“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探索建立覆盖全人群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助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今年‘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总数达到28家,并积极探索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提炼出标准化的体卫融合模式。”浙江省体育局群体处相关负责人说。

山东 让运动成为健康“良方”

在烟台市黄海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学健身驿站”成为体医卫融合的生动实践样本。走进驿站,5大功能区划分明确。体质检测区内,17项专业设备精准测定居民体质,报告解读区为居民答疑解惑;科普宣教区通过智慧大屏循环播放科学健身知识,康复指导区配备专业康复设备;科学健身指导区摆放着各类健身器材供居民免费使用并配有指导。

该中心组建了体卫融合式家庭医生全科团队,成员包含全科医生、公卫医师、运动处方师等。团队选派骨干参加运动处方师培训,多名医护人员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还有成员入选体卫融合专家库。通过与烟台市体育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协作,团队承担多项省部级、市厅级课题及技术标准制定工作。

日常工作中,驿站承担国民体质检测任务,连续两年作为常态化检测点,将检测与健康科普、康复指导、饮食建议相结合。在慢病防控上成效显著,结合家庭医生签约,居民检测后能获得个性化运动处方,新增血糖、血脂等测量项目,通过定期随访、集中锻炼和饮食干预,防控高血压和糖尿病。此外,还开展八段锦教学、社区康复服务和急救技能培训,全方位提升居民健康素养与自救能力。

山东积极探索体医卫融合之路,将体育运动与医疗、卫生健康深度结合,为民众健康保驾护航,涌现出诸多运动促进健康的经典案例,展现出独特的地方特色与蓬勃活力。在体医卫融合推进过程中,山东建立了完善的人才与科技支撑体系。在人才培养上,构建运动处方师、运动健康师、脊柱管理健康师“三师”培训体系。运动处方师培训针对医务人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培养出一批能开具科学运动处方的专业人才,运动健康师培训提升健身指导人员专业水平,脊柱管理健康师培训为青少年脊柱健康提供人才保障。

科技保障层面,山东省完善体卫融合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以国民体质监测大数据平台为基础,打造集健康筛查、运动能力测试、运动处方开具与实施于一体的全流程服务闭环,平台数据超30万条,还开设“青少年脊柱健康”模块,实现脊柱健康科普、筛查、诊疗、干预全流程服务,为体卫融合科学决策与精准服务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上海 体医卫融合筑牢全民健康基石

“运动是良医,科学健身可以预防和辅助治疗许多疾病。”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一场社区运动健康体医结合主题活动现场,来自东方医院康复医学科的专家一边为市民进行身体检查,一边耐心地讲解着运动与健康的关系。近年来,上海市鼓励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向基层扎根,使其真正成为全民健康的有力支撑。

在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运动健康中心的启动备受瞩目。2004年,康健体育公园作为上海市首家社区体育场馆面向公众开放,如今转型为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进一步凸显自身“以运动促健康”的属性。据运营部门负责人介绍,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增强了与卫生、体育等部门的合作力度,实现了体医卫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梁女士是前来锻炼的常客,她表示:“场地经过改造,不仅配置了更多智能化、便民化的健身器材,而且还会邀请医护人员前来进行体质检测、科普讲座等活动,让我们这些中老年人可以充分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最大化地发挥运动的效益。”

在杨浦区,“社区运动健康师”服务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杨浦区与上海体育学院(现上海体育大学)实施区校联动,培养多批社区运动健康师,致力于让居民在社区内就能体验到科学、完善的运动健康服务。目前,这一项目已覆盖全区12个街道,开设近80个运动干预门诊,培养700余位运动健康师,累计服务群众超4万人次。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将运动视为医疗康复的关键一环。骨科主治医生陈晨说:“我院接诊的骨科患者比例较高,经门诊诊断无需手术的病人,以往基本依靠打针、吃药、贴膏药这‘三件套’。现在对于无需手术的病人,我们会有针对性地制定运动治疗方案,建议他们在家做一些简单、特定的动作操。”

从基层社区到专业医疗机构,上海正以体医卫融合的创新实践惠及千家万户,为促进全民健康探索出全新的“上海路径”。

微信图片_20250807083228.jpg

河北 体医融合助力运动健康管理落实与普及

今年3月,河北省健身与健康融合示范中心暨运动健康综合门诊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正式揭牌,近半年时间过去,运动健康管理综合门诊负责人李亮感觉工作更忙了,“这几个月接诊了很多初次接触运动健康综合管理的病人。”

白玉升刚结束复诊,年过四十的他从2024年6月就来诊治高血压。“除了血压高,他一年前体重超过95公斤,还有过呼吸暂停。”李亮说,“当时考虑他生活习惯并不健康,单纯靠药物治疗起效不一定好,我给他制定了包括膳食调整、运动方案、情绪调整等一套系统治疗方案。运动方面,对他每天、每周选择什么运动方式、运动多长时间、达到多大强度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白玉升减重30多公斤,他非常开心:“现在血压、血糖等各项指标都恢复了正常,精神也好了,很多朋友说我恢复了出厂设置。”李亮感慨道:“在防病治病的过程中引入科学运动,是对医疗手段的有益补充,我们开展过高血压病人30天控压指导团、生活方式训练营等活动,成功诊治千余名患者,大约20%的患者可以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实现症状的逆转。”

近年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陆续开展了“高血压百人百日”“老年人运动干预”等慢病干预课题的研究。针对高血压及血压高值人群启动高血压的慢病干预,已有64%的患者血压经干预呈现下降趋势并得到保持,33%动脉硬化指标下降,31%进行了药物量递减和药物品种调整,80%在活动结束后生活习惯得到调整并产生积极影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综合门诊整合了运动医学、营养学、康复医学及慢病管理等资源,提供运动健康评估、运动指导、体重管理、慢病干预等专业且个性化、精准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就诊人员经体育和医疗领域的专业方法评估的健康状况、评定运动风险等级后,会得到依据评估检测结果开具的包含药物处方、“3×3”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等内容的“健康综合干预方案”。“从治病到防病,医生给出病人运动干预的方案和指导意见后,还有专业体适能教练结合运动知识,研发针对慢病的运动处方,这也进一步加强了多学科协作,推动体医融合理念的实践与普及。”党委书记王贵英说。

四川 银龄训练营护航健康生活

“以前上个楼梯都气喘吁吁,现在体重减了2.5公斤,爬楼梯轻松多了!”在四川成都高新区,68岁的李广增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变化。他参与的“银龄力量训练营”近日圆满收官,这个由四川成都高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体育学院、成都高新区石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联合开展的项目,以体医融合模式为老年群体健康带来显著成效。

训练营采用“精准运动干预+闭环健康管理”模式,为老年学员提供科学减重指导。考虑到老年人肌肉衰减、代谢下降等问题,课程设计从基础肌群唤醒逐步过渡到力量强化与耐力提升,循序渐进。运动医学专家根据学员体脂率、腰围等数据变化,及时调整运动强度,确保训练安全且精准有效。像学员王女士患有轻度高血压,训练课程便避开了高强度的无氧运动,增加了舒缓的有氧运动时长,帮助她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有效锻炼。

微信图片_20250807083232.jpg

为了让训练效果长久延续,训练营融入激励机制,为全勤学员颁发“健康活力之星”证书及健康礼品。在这种激励下,学员坚持完成全程体测跟踪,配合健康管理团队督导,完成了60%以上的运动课程。学员们还建立了交流群,互相分享训练心得与生活中的健康小窍门,营造出积极的健康生活氛围。

经过两个月的科学训练,老年学员们健康指标全面提升。60%以上学员体脂率明显降低,平均下降1.5%,代谢功能显著改善;60%及以上学员体重下降,人均减重1.2公斤;近六成学员腰围缩减,人均减少0.68厘米 ,核心肌群强化,有效降低了老年人跌倒风险。

成都高新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训练营是体医融合服务老年群体的创新探索,将高校运动科学资源与社区健康管理紧密结合。

接下来,成都高新区将以此次训练营为起点,总结经验,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医融合下社区慢性病防控与老年健康管理案例,深化与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协作,扩大体医融合覆盖面,惠及更多老年人群,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在四川落地生根,让更多像李广增这样的老人享受健康晚年生活。

江苏 体医卫融合铺就全民健康路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引领下,江苏正以积极姿态探索体医卫融合新路径。通过搭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桥梁,构建起 “防、治、养”一体化健康服务体系,用鲜活实践诠释着体医卫协同发展的江苏路径。

在南京市中医院(南京市体育医院),体医融合的特色十分鲜明。医院骨伤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大体重健身爱好者因训练不当引发的腰背部疼痛,中医会辨证施治,整体调节身体机能,减少运动损伤,针对运动损伤患者,运动促进健康中心、运动医学科、运动康复中心会发挥中医优势,共同施治,根据损伤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

而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动促进健康站,运动干预已巧妙嵌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运动促进健康站运行负责人介绍:“这里由专业团队为慢性病和亚健康人群提供服务,形成“检测-评估-指导-练习”闭环管理模式。

65岁的朱学文脑梗手术后身体状况不佳,经康复治疗师建议来到运动促进健康站。购买体卫融合首诊签约包体验1个月后,他感觉行动轻快不少,续签了个性化服务包,如今已养成每日运动的习惯,身体素质显著提升。朱学文说:“坚持运动干预3个月以上的患者,身体素质普遍提升,药物使用减少,家庭医生签约工作质效也大幅提升。”

淮安市洪泽区岔河镇中心卫生院运动促进健康中心配备了齐全的功能区域和先进设备,专业团队为居民全面健康评估,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专项训练,还在科研和教学合作上取得显著成果。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纽带,制定多种服务包,在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方面成效显著,通过体育干预结合医疗检测,帮助众多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江苏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积极推动体医卫融合,江苏出台了《2025年江苏省体卫融合重点工作任务》,从完善政策保障、优化设施布局、加强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发力。2025年,江苏将加大运动处方师、康复治疗师队伍培训培养力度,建立覆盖全省的运动促进健康信息系统,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让体医卫融合服务更加个性化、科学化、精准化,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持续探索运动促进健康的江苏模式,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相关附件

0
0

热点新闻
新体育网APP下载
体育新闻移动着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
金牌视频APP下载
体育视频、直播看不停
扫描二维码下载
青少年APP下载
更多内容,请扫描下载观看
中国国家队/TEAM CHINA
更多内容,请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观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170028   发证机关: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0121676   发证机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20452号-1   京ICP证020452号-4   京ICP证020452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62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03879举报邮箱:jubao@inforsports.cn
关于我们   招聘启事   ZTZX@INFORSPORTS.CN010-67103879

登  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注册账号
获取验证码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提 交

绑定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立即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