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辽宁鞍山采访“国球两进”活动前,早就对鞍山浓厚的乒乓球氛围有所耳闻,除了实地走访这座走出马龙、李晓霞、郭跃等乒乓球奥运冠军的“奥运冠军之城”外,和他们的启蒙教练石海梅聊一聊也是此行的重点。在采访的两天里,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石海梅很忙,她的电话一直没有断过。作为鞍山市乒协主席的她近期一直在牵头组织“国球两进”的相关活动,事无巨细都要安排妥当;作为球馆的主教练,不少慕名而来的小朋友都等着跟她学球。然而再忙再累,只要聊起乒乓球她总是神采奕奕。
石海梅有句口头禅——“事不过夜”。有时凌晨一两点她还在与体育部门相关负责人打电话确认活动细节。而记者也在采访当天接近凌晨12点时收到了石海梅发来的“国球进公园”比赛的电子版秩序册,原因是记者曾提出想看秩序册,但面对面采访时又忘记了。在石海梅的待办事项里,事事要有着落、有结果,更要竭尽全力做好。这份兢兢业业的态度感染了身边人,大家都为她的执着和敬业竖起大拇指,也在她的带动下共同为鞍山乒乓球发展贡献力量,让鞍山的全民乒乓红红火火。
65岁的石海梅在9岁那年与乒乓球结缘。当时两个哥哥都已是校队的成员。为了打球,石海梅常常主动留下打扫教室卫生,把课桌拼在一起、摆上砖头当球网,同样玩得不亦乐乎。后来有机会进了校队,看到100多平方米的体育馆里摆着五六张标准球台,石海梅兴奋不已。“终于能进校队打球了!”练了一年,她拿到了铁岭市开原县的第一名;再练一年,拿了铁岭市同龄组女子单打的第一名;又过了两年,她在辽宁省少年比赛中获得了女子单打第六名。她从小学习成绩优异,还是班长。1977年,她通过乒乓球特招考上了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系乒乓球专业,成为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当时200多人招了20个学生,我就在其中,从而走上了学训两不误的专业乒乓球道路。”
1981年大学毕业后,石海梅先后在多所学校任教,最开始她担任班主任和英语教师,后来在鞍山第二十六中学如愿成为一名体育教师。“自己的球没打到全国冠军、省冠军的水平,那我就要培养出世界冠军、全国冠军、省冠军,这是我的梦想。”但追梦的路上总是充满荆棘。
当时学校有一间闲置的实验室,到了雨天屋里就“下小雨”,里面放了一张陈旧的乒乓球台,石海梅就利用闲暇时间教老师们的孩子打球。球台太高,她就用20多个小方凳拼成球台。看到石海梅的坚持,校领导同意组建乒乓球队。一年时间,她带队拿到了鞍山市初中组男子单打冠军,练球的孩子也从最初的两三个慢慢发展到二三十个。没有经费,家长们每人出26块钱,集资买了4张儿童用的升降乒乓球台。由于二十六中场地一度被占用,在等待解决场地问题的3个多月里,石海梅干脆把自家当训练馆。1986年冬天,她把唯一的31平方米的房子腾出来,把新买的床、家具等都搬了出去,摆上一张乒乓球台。白天训练,晚上就躺在球台上睡觉。劳累、着凉、着急上火,石海梅得了急性肾盂肾炎,上课、训练、到医院打针成了她那段时间的每日安排。
“那是我人生中乒乓球启蒙训练最艰辛、最值得回忆的一段日子,因为舍不得手里这些不错的孩子们。虽然很苦很累,但是看着他们打球有进步,对乒乓球不离不弃,我不想因为没有场地而中断他们的训练,就下定决心要坚持下去。”世界冠军王越古就在这批孩子当中。能够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训练,石海梅的务实和执着感动了家长们,他们对石海梅特别信服。然而,一边是家长的信任,另一边是家人的不解。当时石海梅的儿子才7个月,她就抱着孩子睡在球台上。家人心疼孩子,问她:“你图啥?”石海梅的回答简单、质朴:“我当时就像‘着了魔’一样,也不知道图啥,那时候训练也不收费,就是喜欢乒乓球,就想培养出优秀运动员。这种精神力量支撑着我要把乒乓球事业做下去。”说到这,眼前这位雷厉风行的石教练眼眶湿润了。
后经鞍山市、铁东区业务部门多方协调,球队训练落户在湖南小学。两年后,石海梅带领湖南小学获得1988年辽宁省传统项目学校小学组男团冠军,这让她迎来了事业的转折点。铁东区借势成立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开设乒乓球和田径项目,石海梅被调到体校担任专职乒乓球教练。
1993年,铁东区体校筹办了乒乓球幼儿园。马龙、郭跃都是在这个幼儿园长大的,李晓霞则是在体校的乒乓球训练班长大。为什么鞍山能走出马龙、李晓霞、郭跃三个同为1988年出生的奥运冠军?石海梅认为原因在于他们都是在铁东区体教结合下成长起来的运动员,从乒乓球幼儿园到钢都小学,孩子们的上学通道很畅通。在石海梅的印象中,马龙和郭跃都是训练非常自觉的孩子,有天赋、学习能力强,是很好的苗子。“马龙特别老实、特别听话、特别省心。马龙也很踏实,别人打10个球,他会打20个。我带他们玩‘猫抓耗子’的游戏时,他从不抢风头,就跟在后面跑,不声张。郭跃很内秀也很有心气,爆发力很强。当时她打直板,后来我跟爱人(鞍山市体校乒乓球总教练白晓冬)商量,郭跃身材偏瘦、摆速慢,就让她改打横板,这样速度就提起来了。”
如今身为高级乒乓球教练员的石海梅依旧在一线教学,很多孩子都是因为她慕名而来。石海梅的球馆有30多人的教练团队,目前有100多个孩子在这里学球。球馆与幼儿园、学校等开展体教融合项目,送教上门,帮助学校开设特色乒乓球课程。
“我教了40多年球,培养出了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亚洲冠军、全国冠军、省冠军。我培养的运动员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中有人考上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有人当了国家队、省队等级别的教练,孩子们都通过乒乓球找到了适合的发展方向。”石海梅指着球馆墙上的奖状、奖牌、入学录取通知书骄傲地说,“我还是很喜欢这项工作,想为祖国、为鞍山的乒乓球发展打好基础。”
石海梅一直致力于推动鞍山乒乓球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获得过全国女职工先进个人,辽宁省劳动模范、巾帼标兵、三八红旗手、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等100余项荣誉称号。2020年退休后,她担任鞍山市乒协主席,全身心投入到乒乓球事业发展中。她对鞍山市各大乒乓球站点如数家珍,看到5岁的娃娃、90多岁的老人都在参与乒乓球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石海梅深切感受到了全民乒乓的热潮,也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说句心里话,我是有情怀的,希望能够助力鞍山的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再腾飞,也希望鞍山未来能发展得更好。”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