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三、治理机制:青少年体育协同化合作
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场地设施、指导师资、安全保障、同伴队友、同场对手、亲友关注等资源要素区别于文化教学,其要素的复杂性、过程的阶段性和干预的科学性等给青少年体育教学或训练组织增添难度。体教融合致力于多部门、多领域、多层级协同治理和合作共赢,为体育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提供环境和条件。从目标方面,《意见》出台形成了体育和教育部门以普及和精英一体化发展的协同理念,就体育和教育领域优质资源互融,在广泛的组织体系中,以全体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激发兴趣、培养情趣为切入点,设计符合青少年群体规律的活动,深入基层以精准项目、精准人群、精准选材和精准培养构建集约化的精英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使科学训练优质资源落脚于可塑之才身上,围绕其生长、教育、训练和职业发展轨迹,提供有力保障。从资源方面,面对体教融合的改革清单,体育和教育部门、各级政府要将以互补、错位的方式,在体育赛事、活动、师资等领域形成一条化设计的推进政策,建立青少年体育训练、活动、赛事等领域的评价机制,激发地方特色化改革试点建设,大力促进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能力建设,排解其场馆资源、师资团队、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忧虑,尤其是绝大多数青少年体育组织都属于小微机构,政府以引导资金、标准建设扶持其有序发展,发挥社会资本和市场要素在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中的多样化方式、多元化服务、融合化内容的作用,构建“体育干预为先、教育渗入为本、健康发展为势”全领域动态图谱。
四、治理效能:青少年体育可持续发展
高效能治理是构建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意见》从学校体育、各级各类体校、社会体育组织和特色运动队建设等四个部门构架起体教融合的治理主体,以场地设施、活动开展、赛事体系、基础保障、人力资源等领域创新改革,旨在打破壁垒、形成合力,以青少年体育政策执行与其生活良性互动,使体育作为健康成长的天然促进剂。体教融合要赢得社会共识,政府形成合力不应局限在完成改革清单的活动任务,而是以体育之健身、健心和健群的理念形成社会关注、活动链条持续效应的组合拳,以兼顾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避免社会诟病“无育之体育”,以家庭、学校、社会全领域体育渗入青少年生活之中。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意见》及其执行过程不仅是给青少年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形成全体青少年健康发展对国家、社会、家庭等长远效应的社会共识,强化《意见》执行的治理效能,以体育改良“阴柔之美”“静坐少动”“宅家孤僻”等的不良生活性情、行为习惯,将健康、时尚、活跃、勇敢、团结的精神注入青春成长的脉搏之中。
体教融合实现体育促进完整教育和教育释放体育功能的价值回归。体教融合的新体系重在激励全体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和精英运动员全面发展,以培养全体青少年健康身体素养强化强国强族的基础,全面发展培养新时代体育事业的尖兵,将“英雄敢于争第一”的“超越自我、挑战自我”体育精神,向社会发扬和传播。(武汉体育学院青少年运动训练评价中心 柳鸣毅 但艳芳)
图片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