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崇文尚武兼顾健脑健体的知行合一思想,溯源于中华文化对国族、民族和人族塑造的精神。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礼、乐、射、御、书、数” 通五经贯六艺的理念,构筑了中国周朝贵族教育体系。在现代社会,人的体力、智力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充分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精髓。当前,青少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及其健康治理本身的复杂性,青少年健康治理成为全球公共治理、公共卫生等领域的焦点问题。
↑资料图片
为实现完整教育和释放体育的育人功能,发挥体育在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9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旨在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健康等领域全面融合,消解青少年健康发展隐忧,以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为治理目标,构建青少年体育多元互融的治理主体,形成协同化合作的治理机制,以实现青少年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效能。
一、治理目标: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时代改革的核心命题。党的十八以来,青少年体育工作始终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全体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为责任,在组织建设、标准建设、赛事组织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构建治理体系。新时代体教融合是促进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机遇,在遵循青少年生长发育、接受教育、养成习惯、兴趣爱好和休闲生活规律的前提下,构建以青少年为中心的体育锻炼参与体系,着力培养其身体素养,为终生体育锻炼打下基础。当前,我国在学校体育基础建设、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资源投入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针对青少年群体覆盖面大、生长周期长、需求多元化等特点,青少年体育单兵作战、各负其责的传统行政思维仍未较好应对青少年日益增长的体育、教育、健康等多领域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如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日益火爆背景下,培训主体场馆等资源匮乏,学校、公共体育场馆配置不均衡等,强基层理念下青少年基层体育、健康组织还未建立集现代体育技能、体能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资料图片
显然,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体育、教育、健康等不同领域,政府、社会和市场跨域治理理念,提高资源投入和产出效率,以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为青少年提供科学的体育技能培训、完备的体育组织服务、多类型的体育赛事活动和跨领域的体育文化交流,以家庭体育为启蒙、学校体育为基础、社会体育为延伸、精英体育为标榜,使全体青少年不错过健康发展的关键期和提升身体技能的窗口期,使青少年文化学习和运动锻炼得到长足发展,成为“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新时代青年精英。
二、治理主体:青少年体育多元化互融
新时代体教融合不是传统行政思维背景下体育和教育部门的事业融合,而是以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为目标的全领域有机融合,形成普通学校、各级各类体校、社会体育组织互融互通的青少年体育治理格局,形成以普通学校、各级各类体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组织融合,组织青少年技能培训、冬夏令营等活动,以及国家队、省市体育专业队与普通高校等合作培养青少年后备人才。在《意见》的指引下,体育、教育等不同领域独立建制且性质不同的青少年体育组织多元化互融,注入健康中国的“大健康”理念,促进其体育+健康、旅游、教育、互联网等多元化服务,以适应青少年时代特征。
↑资料图片
治理主体多元化融合是《意见》推动青少年体育的重点改革工作。在青少年教育、生活等方式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各级各类体校办学正朝着合作互融、提档升级的方向发展,区县级少儿体校凭借其丰富的体育资源和周边学校合作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从而拓宽招生渠道、盘活学校资源,与幼儿园合作为其提供幼儿体育服务。市级体校以进学校、开办创办冬夏令营等方式向社会传播正能量,为全体青少年提供科学体系化的体育技能培训,使体校转型成为青少年体育校外活动中心。同时,普通学校是青少年体育的阵地,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的背景下,促进普通学校以合作的形式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整合社会和市场资源,形成以代表队、体育基础大项、“三大球”、传统特色课程、体育研学游等特色,逐渐改变“不学习就去练体育”的教育偏见,使体育真正成为培养男子汉和巾帼英雄的良方。(武汉体育学院青少年运动训练评价中心 柳鸣毅 但艳芳)
图片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