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飞行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记得不到3岁的时候,看到飞机在跑道上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我心里满是好奇和疑问。随着飞机的起飞、升降、着陆,我对飞行员充满崇拜,也对飞行产生了兴趣,甚至梦想着自己成为一名飞行员。模拟飞行,给了我一双隐形的翅膀,让我实现了儿时的梦。”接受记者采访时,刘君宇声情并茂地说。
今年16岁的刘君宇就读于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九年级,是一名模拟飞行的“小铁粉”,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模拟飞行技术等级二级。从最初对项目的好奇到现在的迷恋,从最初的“小白”到逐步的“专业”,刘君宇已走过了10年。
疫情防控期间,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探索了“互联网+模拟飞行”的新模式,举办了2020年全国模拟飞行网络精英赛和虚拟特技飞行节,刘君宇代表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参加了本次比赛。
资料图
他说:“模拟飞行是对中小学生进行航空科普的最优方式,也为普通人接触航空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任何天赋的保持、特长的培养都离不开优良的环境。2020年线上模拟飞行比赛与以往的比赛相比,最大的创新就是摆脱了场地的局限,是一次非常好的尝试。”
有人觉得模拟飞行就是游戏,但刘君宇并不这么认为。他说:“模拟飞行最显著的特点是高度仿真,它融会贯通了物理、工程机械、英语、军事、计算机、虚拟现实等多学科知识内容,尤其对青少成长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模拟飞行中,也会面临自然环境中可能会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和环境变化情况,在刺激的飞行体验中,可以锻炼沉着冷静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模拟飞行和电子竞技类游戏相比较,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它的实用性和创造性,更能锻炼青少年的勇敢精神和坚持不懈的韧劲。”
从小喜欢收藏和组装各种飞机模型的刘君宇,在中学社团正式接触模拟飞行后,更加迷恋飞行的感觉。除了训练,他平时的爱好便是在网上学习与飞机相关的视频、资料,去相关博物馆学习观看。他说:“在平常的日子里,每个月我都会去首都机场,带上相机和望远镜,拍下飞机起降的瞬间。每当我坐在模拟舱里,自己操作飞行设备,让飞机完成起飞、转弯、平稳降落等动作,就好像自己在空中操作飞机一样,非常真实、酷炫,这是其他爱好给不了的感觉。”
刘君宇的启蒙老师、北京市玉渊潭中学模拟飞行社团的王瑞瑞介绍说:“模拟飞行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一次次的飞行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耐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飞行中更多地体会飞行员的艰辛,体会飞行的乐趣,激励更多的学生立志从事航空飞行事业。”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