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作为技击格斗的性状模式,一直伴生于武术的生发与延续,真正成为具有体育性质的突显格斗技术的系统是最近四十年的事情。但在当今世界各种搏击术横流,影响也愈发扩展之际,曾经盛极一时的散打,却显得有些与外界的“热闹”无关,似乎正在淡出人们的视界。新形势下散打项目需要重整旗鼓再出发。
一、厘清现代散打的发展走向
现代散打是传统与时代结合的文化产物,然而这一产物的发展不可能像自然界那样,按自然规律铁定的必然性在时间的纵轴上几乎无变量的蜕变,而是要依据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以及科技水平,结合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实践,及由此凝聚的主导意识,在历史纵轴与时代横轴的交汇点上,形成向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方向的、非直线型的递进态势。也就是说,散打的形成与继续,既不能完全按照传统的模式也不是平行世界中其它搏击类型的翻版,而是在传统与时代的应力作用下,使其摇摆却仍然能向既定的“对角线”方向接近,所以把握好向“对角线”的发展对散打来说至关重要。
二、散打在“时代”维度上的定位
要做好这一点必须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将散打置入世界搏击术的总盘子里作横向比较。散打要与同时代的其它搏击术同框,常态化地研究世界同类项目发展的理念、趋势及社会影响,比较和发现与散打在本原上的异同及缺失,为散打的“守正创新”提供路径的参考与借鉴。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真正深刻地理解散打是对传统技击术“抽象的继承”结果,它既是时代的产物,又将与时代同行。
二是散打与同类的竞争势在必行。搏击类项目相互间具有很高的相似度和可比性,就必然会自发地引起人们对它们作相互间的评比,且成为持久意识,并由此决定其喜好的取向甚至投身参与,最终必然关系到受众人群的基数比率。所以,相较于只是在项目内进行单一有序竞技的非搏击类项目,搏击类项目还多了一层相互间直接或间接的“同类”竞争,这显现了搏击项目之间的排他性和蚕食性乃至对市场占有的比拼力度。当下的实际情况是,各类搏击项目在我国已进入“割据时代”,现在的散打,没有理由再关起门来孤芳自赏,参与甚至是发起主动的对其它搏击术的挑战,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势必作为。如果说,过去的散打与未进国门的其它搏击术较量是为了“扬名立万”,那么现在的散打与已进国门的其它搏击术再次较量则是为了“涅磐重生”。
其三是在“公平”原则下完成实力的呈现。所谓公平,对散打来说,就是在竞技中我允许你用你的技法,你允许我用我的技法,相互间允许对方用自己的技法。如在与同类的较量中有技术限制而迫使另一方“降维打击”,这明显昭示限制方的技术体系有结构性缺陷,从而使竞争不对等,两者间的孰高孰低也就不言自明了。这还进一步说明,即便被限制者输了,限制者也未必能有足够的拥趸,也不会真正引起市场的青睐,因为胜之不武。散打本应有的展示,套用当下时髦说法,其“硬实力”就是在“全包含”概念的对等条件下能够“比较”过人家。其“软实力”就是通过“比较”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并能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巧实力”就是由硬、软实力的攻坚与扩张,迅速整合、形成推广模式与不断“扬弃”的体制机制,以求其更好的社会与市场效应。
三、散打的新理念和新形式
1、对各种搏击技术构成及效应的分析。当今搏击术主要分为“单体技术应用类”,如拳击、跆拳道亦或可算,它们是为专精于某项技术而设置,其不在今日分析之列。我们在此要说的是“综合技法应用类”项目,如泰拳、MMA、自由搏击和散打等。这些项目的基本技术构成要素是拳、腿、肘、膝、摔、拿六大类,各项目又根据各自的专注打法,对其有取舍地构成自己的技术体系,如其中“完全站立式打法”的泰拳就取用拳、腿、肘、膝的技法;如施行六大类技法的“全要素打法”的MMA、桑搏等;如只选择踢、打、摔相结合的“缺项式打法”的散打等。所有这些项目技法对抗时展现的效应,相较而言,“完全站立式打法”能够放得开,打击力度和连续能力较强,但易显单调。目前的“全要素打法”在对抗时会因“防摔与反控”而放不开拳脚,也由此使比赛过多处于地面纠缠时段,其中站立打法是弱常态表现。作为“缺项式打法”的散打,对抗时因“施摔与防摔”的需求会阻碍连续打击的能力表现,还因“摔”不成功而造成的“抱缠”,使比赛显得拖沓与无奈。所有这些打法出现的问题,最初是出于项目定位及由此确定的规则导向所致,但本因还是与未能考虑到技术构成的复杂性,忽略了各技法运用时的技术搭配与最佳表现之间的效费比有关。
2、目前各种搏击术所处的“割据”局面,已说明相互间并没有认同的主导价值观,又因为这些项目的较高相似度就预示着它们后势发展,相互间将处于长期并存且必然竞争的状态。这种竞争,首先是从“比较”开始,即所有接触到该类项目的人都会有将它们分辨出“高下”的心理期待。其次是因为互联网的特质,此类项目水平的高低强弱、真假优劣都会最终在网上得以无忌、真切、透明地披露与评价,“口碑”而不是曾经的历史,已成为维系这些项目能否前行的重要因素。其三是“比较”不仅指直面对抗时的应对能力,更是对其技术体系及其训练、规则的配套来进行逻辑推理以判定其优劣。尽管表面上看直接对抗的获胜是因某些技能的专精所致,但如果没有完备有机的技术体系支撑,其取胜的概率就大打折扣。所以现在的散打要真正成为世界顶级搏击术,就需考虑将自身的技术扩容,这既可完成“散打”广义上的逻辑自洽,又可对其技术体系补遗增强。散打如果只是冀望守成,偏安一隅,坚持“缺项式打法”,那必将越发拉大与顶尖对抗能力的距离。
3、散打的发展同样需要遵循辩证法所理解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一,在散打的“稳定时期”内,其技术业态始终处于有序进化与无序退化的同存共生状态中,即它的技术结构及功能尽管不在质变状态,但却始终在孕育新的发展因子以否定退化因子。第二,散打业态有序的进化与无序的退化都是互为作用和相互转化交替的,有如将“推擂”“抱缠”定为违规,就意味着“跤劲”能力就此会变弱。这也给我们提了醒,即革新之时“不要在倒洗澡水时把孩子也一起倒掉”。第三,散打的正向发展必然是在不断扬弃的过程中重塑和强大自我,所以要谨记竞争中都默认的规矩:“只有比不过你,才会跟你走”。第四,散打是要走向未来而不是恪守既往的,根据“不确定性原理”的启示,散打“未来”的具体性状形态是不可能完全由现在定设的,所以“踢、打、摔”也肯定不是其技术体系的终极归宿,这就决定了散打“改革永远在路上”。
4、“吸引”与“引领”将是散打影响力持续的关键要素。作为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的散打,它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娱乐大众”,那么它的表现要有吸引力就显得尤为关键。所谓“吸引”,首先是散打的对抗表现要贴近人们赏析需求。大多数人并非都经历过“打”的感受,但不妨碍对其本原的理解和观赏的认同,并由此获得宣泄与慰藉,随后就可能会不同程度地参与进来。如果散打脱离了“打”的原始本相,就会使其茫然与无趣而不能奋发起人们的激情,也就自然缺少了吸引力。其次是“引导”,即“带风向”。散打既要开放其系统,容纳现有搏击界公认的全部技法,使之成为“全包含”的逻辑关系以伫立技术体系完备的高点,又要让受众脱离传统技击术的“江湖”而真正步入竞技体育的庙堂,使其关注点投向散打的新走势并引导他们接受,这样才能名副其实地面对“散打”这一无所不包的名称,激发更大的战力。其三是必须勇于竞争,着力抢占潮头。竞争势在必行,此处没有共赢,所以尽管无奈且艰辛,散打必须为求存而战,如果“不”,那将就此沉沦,因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散打同样需要“诗与远方”,“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原江苏省散打队总教练 于万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