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日前在广州召开。在此次大会上,合肥市体育局等合肥11个单位获评“2021—2024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张薇薇等8人获评“2021—2024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合肥市体育局代表参会并接受授牌。
拥有4000年文字史和3000年建城史的合肥历史文化悠久,素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的美誉。如今,在新时代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实践中,这座科创之城不仅涌动着创新活力,更以全民健身的蓬勃热潮滋养着城市肌理与百姓生活。
“十四五”以来,合肥市全力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积极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从遍布街头巷尾的健身路径到功能完善的体育公园,从常态化开展的社区赛事到专业化的健身指导服务……合肥不仅让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实现“就近就便”,更将体育赛事活动办到群众家门口,把科学健身指导服务送进百姓心坎里。
立法强基 凝聚“大群体”工作合力
全民健身是一项需多方协同、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合肥市通过顶层设计与法治保障双管齐下,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筑牢坚实支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44家成员单位高效联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合肥市在立法层面走在全省前列——市人大出台安徽省首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地方性法规《合肥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条例》,同时高标准编制《合肥市公共体育设施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年)》,并将新建小区体育设施配建标准纳入《合肥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体育部门全程参与项目审批验收,从源头上保障了全民健身场地的供给与质量。
设施织网 “15分钟健身圈”举步可就
合肥始终坚守便民、惠民、利民原则,加快推进群众身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截至2024年底,全市各类体育场地达30235个,总面积约3087.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9平方米,布局优化、覆盖城乡的“四级”场地设施网络和“15分钟健身圈”已基本形成。
该市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市级民生工程、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事项及快乐健身行动任务,打造了市民篮球公园、常青体育公园等29个体育公园,建成全民健身苑、笼式多功能健身场等各类场地设施7000个,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举步可就的全民健身网络,有效改善了城乡健身环境,满足了群众就近健身的基本需求。
与此同时,包括“网红场馆”少荃体育中心在内的大中型体育场馆实现全域布局。近四年,10个场馆(全民健身中心)陆续建成投用,瑶海东部新城体育馆、蜀山区全民健身中心等也已完成立项,让群众健身真正实现“举步可就”。
存量焕新 “金边银角”变身活力空间
面对城市中心区域土地资源紧张的现状,合肥市巧用“绣花”功夫盘活存量资源,为市民开辟全新健身天地。通过改造城市“金边银角”,充分利用高架桥下空间、高压走廊、公园绿地等闲置区域,将昔日荒地打造成多功能体育公园。
在符合安全及相关规范的前提下,市体育局联合有关部门多点发力:在胡大郢、清溪路2处污水处理厂上盖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在地铁4号线上盖建设了大型体育综合体,在常青公园高压走廊带、大房郢水库泄洪道周边配建了体育健身器材,利用郎溪路高架桥下空间建设全民健身苑,同时将健身器材配建纳入公园建设,提升公园复合功能。这一系列举措让群众在健身休闲的同时享受健康绿色生活,切实保障了周边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
赛事添彩 全民健身融入城市脉搏
11月9日,2.5万名跑者齐聚合肥骆岗公园,开启2025合肥马拉松之旅;10月,第三届长三角舞狮邀请赛吸引9省46支舞狮队竞技,少荃湖畔大学生龙舟赛迎来17所高校学子挥桨竞渡……这些高水平、广参与的赛事不仅激活了城市活力,更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
品牌赛事彰显城市魅力,常态活动浸润百姓生活。从连续举办65届的元旦越野赛,到合肥马拉松、环巢湖自行车赛等知名品牌IP,再到每年超1800项次的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比赛场地从传统体育馆延伸至“商圈、社区、景区”。如今,合肥每年参与体育活动人数超100万人次,覆盖人群超500万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常住人口比例达46.5%,体育已深度融入城市脉搏,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全面形成。
服务下沉 科学健身指导扎根基层
今年10至11月,合肥开展了以公益体育培训和科学健身志愿服务为主题的教学活动,覆盖全市13个县(市)区、开发区,直接惠及超5000人次。活动涵盖“三大球”“三小球”,以及广场舞、健身气功等20余个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不仅走进社区、企业,还专门为妇女儿童、残疾人开设专场,确保服务覆盖各类人群。合肥正积极构建科学健身服务体系,探索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推动科学健身指导深入基层,让群众“有人教、有地学”,助力实现从“会健身”到“健好身”的跃升。
目前,合肥已有35893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累计采集15000余份国民体质监测数据,组织20000人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建成21个“和健身”社区科学健身指导俱乐部,将科学健身指导精准送达百姓身边,让健身更科学、更安全、更有效。这不仅营造了“想健身、能健身、爱健身”的浓厚氛围,更有效引领了科学健身新风尚,为这座“科创名城”注入源源不断的健康活力。
从立法保障筑牢发展根基,到设施织网贯通健身脉络;从“绣花功夫”盘活存量空间,到赛事引流点燃城市热情,再到科学指导精准浸润民心,合肥市已构建起全链条、高质量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站在“十五五”的新起点,合肥将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让体育深度融入城市发展的每一寸肌理、走进百姓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全民健身的蓬勃动能,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注入源源不断的“合肥力量”。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