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奥运梯队建设布局工作,进一步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与为国争光能力,近日,体育总局青少司赴福建龙岩实地调研考察,深入总结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为推动“十五五”青少年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启发思路、提供参考。福建龙岩人才培养成绩斐然,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设施保障到位,体育工作成效显著。成功的背后绝非偶然,更多的是当地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冠军精神赓续传承,走出了一条立足实际、富有特色的体育发展之路。
坚持党政共管,形成领导合力。福建龙岩市委市政府始终将体育工作摆在和经济社会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成立工作专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体育工作重大问题,推动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体育人才保障 促进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构建起“政府主导、体育主体、部门参与、县区落实”的一盘棋联动发展格局,为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政策制定、资源配置和资金支持提供保障。
立足自身优势,切实久久为功。多年来,福建龙岩始终坚持和发扬“钉钉子”精神,立足发展实际,持续推动“一县一品”建设,不好高骛远、不贪大求全,专注举重、羽毛球、体操、水上项目等传统强项,久久为功、步步为营,形成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的项目布局;尊重人才培养规律,从青少年抓起,构建形成优质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让后备人才层出不穷。
总结冠军经验,创新培养路径。龙岩地区竞技人才辈出,自2000年以来,有石智勇、张湘祥、林丹、何雯娜等17人次参加7届奥运会,斩获5金2铜,为国家赢得了荣誉,也为当地后备人才培养提供样本范例。近年来,福建龙岩深入总结奥运冠军的成功经验,凝练提出具有普遍适用的规律和模式,并根据不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特点和心理状态,制订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持续探索“冠军经验+个人定制”的科学培养机制,不断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金牌培养路径。
持续加大投入,夯实发展基础。2018年以来,福建龙岩不断加快场地设施建设,持续提升运动项目支撑保障能力,先后投资3.5亿元建设龙岩市体校、4800万元新建雯娜体操蹦床馆、1.2亿元建设市青少年水上运动训练基地,上杭、长汀、连城等县也投入大量资金积极推进体育场、训练场的新建和翻新改造……一大批场地设施相继投入使用,有力夯实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