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科学的热身方法、抽筋处理技巧和预防措施,才能让“亲水”时光既畅快又安全。
三段式热身:给身体“上保险”
下水前的充分热身,是预防抽筋和溺水的第一道防线。与陆地运动不同,游泳时身体受水温、水压双重影响,热身需兼顾关节活动、心肺激活和肌肉唤醒,建议用10至15分钟完成“三段式热身”。
关节激活是基础。游泳前应重点活动肩、颈、髋、膝、踝五大关节:肩部绕环(前后各10次)可避免划水时拉伤;髋关节外旋内收(左右各8次)能增强蹬腿发力的灵活性;踝关节交替点地(每组20次)能有效预防脚掌抽筋。这些动作能让关节滑液充分分泌,减少运动损伤风险。
此外,游泳前的动态拉伸需提升强度。可通过“走跑结合”提升心率至微出汗状态,配合手臂大绕环、弓步转体等动作,让肌肉温度升高2至3度,尤其要重视小腿腓肠肌的拉伸——可采用站姿扶墙(后腿伸直脚跟贴地,身体前倾至小腿有牵拉感,保持20秒换腿)动作进行,这是预防游泳时小腿抽筋的关键。
水中过渡也不可忽视。刚入水时切勿剧烈运动,可先在浅水区做5分钟适应性活动,如水中行走、原地踏步等,让身体逐步适应水温。要知道,当水温低于体温5摄氏度以上时,肌肉易因刺激而痉挛。
抽筋应急:冷静应对是关键
即便做好热身,水中也有突发抽筋的可能,此时慌乱是大忌。不同部位抽筋的应对方法各有侧重。
小腿抽筋时,应立即停止游动。若在浅水区,可双手扶住池边,伸直抽筋的腿,用手抓住脚尖向身体方向拉,同时脚跟用力蹬直,持续10至15秒即可缓解;若在深水区,应先采取仰漂姿势,用未抽筋的腿轻轻划水,手臂保持平衡,待痉挛缓解后再缓慢游向岸边。
手指或手臂抽筋时,可反复握拳再用力张开(重复5至6次),同时用另一只手按摩抽筋部位。若手臂僵直,可向身体方向弯曲肘部,借助另一只手进行拉伸,逐步放松肌肉。
腹部或胃部抽筋时,应迅速上岸采取坐姿,双手抱膝按压腹部,配合深呼吸3至5次。若在水中,可改为仰漂,双腿自然伸展以减少腹部压力,待缓解后尽快靠岸休息。
预防溺水:筑牢安全“防护网”
科学预防比应急处理更重要,预防溺水要牢记“五防”要点:
一防独自下水。即使是游泳健将,也需结伴而行。野外池塘、水库、河道等无安全保障的水域,坚决不涉足。
二防超出能力。泳池内不盲目挑战深水区,自然水域需避开暗流、礁石区,尤其要警惕离岸流——若被其卷入,切勿逆流挣扎,应平行于岸边游动,脱离水流后再向岸边靠近。
三防疲劳游泳。连续游15至20分钟应休息片刻,避免因体力不支导致动作变形。老年人和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游泳前需咨询医生,每次时长控制在30分钟内。
四防忽视装备。自然水域务必佩戴合格的救生衣或浮板。初学者可使用“跟屁虫”浮漂,既能提供浮力,也便于他人识别位置。
五防酒后下水。酒精会降低判断力、减缓反应速度,酒后游泳的溺水风险是平时的8倍,夏日聚会后切勿图一时凉爽贸然下水。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