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体育精神,传承体育文化,推动体育强省建设。11月3日,广东体育博物馆开馆亮相。该馆选址于有“岭南体育文化活化石”美誉的广东省人民体育场(东较场),由广东省体育局主办,广东省社会体育和训练竞赛中心牵头组织实施,南方日报与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承建。
广东体育博物馆依托东较场自唐代“阅武堂”延续至今的千年体育文脉,以“讲好广东体育故事”为核心宗旨,通过系统的展品征集与专题展陈,构建跨越千年的岭南体育文化叙事体系,将成为打造粤港澳体育文史宝库、大湾区体育文化融合发展引擎,以及国内外体育文化交流平台的重要载体。广东体育博物馆的落成开馆,标志着广东体育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作为广东体育文化传承与展示的全新平台,广东体育博物馆将历史展陈与科技互动融于一身,未来计划定期开展冠军讲堂、体育文化沙龙等活动,发挥体育文化科普平台作用,是广东省人民体育场片区“一公园•四基地”中体育科普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联通平台和路径链接,广东体育博物馆所在的广东省人民体育场片区与周边红色历史场所紧密相连,构建起独特的城市文化空间网络。北侧衔接英雄广场,贯通广州起义纪念碑、烈士陵园,融入750米广州红色基因中轴线;南部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广场等红色历史场所形成路径链接,成为近代广州红色基因脉络中的关键节点。

据了解,广东体育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7318.79平方米,展厅面积约3000平方米。博物馆分为主馆和副馆两个部分,其中主馆陈设以“敢为人先,永争第一”为主题的常设展览——“广东体育的历史与发展”,副馆将作为博物馆文创区和临展区。
常设展览共分为“粤动千年:广东体育发展史”“勇攀高峰:广东竞技体育成就”“律动岭南:广东群众体育发展”和“潮涌湾区:广东体育产业演进”四大篇章进行展示,并运用“一个场的千年”、“一群人的奋进”、“一方土的风韵”和“一片海的奔涌”四大超级符号作为点睛之笔,使得展陈内容得以具象与升华。

广东体育博物馆与时俱进结合当下潮流,以前沿科技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岭南体育长卷”展项打造出一幅广东群众体育版的“清明上河图”,“体育时空剧场”则可以在巨型环幕中重温历届体育盛会的激情时刻,犹如亲临现场。此外除实物展区外,博物馆还策划了游戏互动区和虚拟互动拍摄项目,让交互为博物馆的参观增添额外乐趣。

参观者在广东体育博物馆中,可以循着时间脉络探寻广东体育的发展足迹,感受“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的内涵要义,领略体育发展与城市变迁同频共振的独特魅力——从龙舟、醒狮、武术等传统体育活动在岭南的起源,到近代西方体育思想和奥林匹克运动传入开启广东体育的现代化进程,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广东体育持续推进改革与创新,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方面持续走在全国前列,所书写出的这一部厚重的广东体育发展史。

据了解,广东体育博物馆的展品征集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机构、以及广东体育界名宿和功勋运动员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目前首批入藏博物馆的展品达到2000余件,首批对外展出文物达380余件。开馆阶段将展出的文物中将包括省港杯奖杯,冼东妹在雅典奥运会、北京奥运会获得的两枚宝贵的奥运金牌,以及球王贝利赠给容志行的纽约宇宙队球衣等珍贵实物。每一件展品背后都凝结着南粤体育健儿动人的体育故事和“人生能有几回搏”的体育精神。

两届奥运会柔道冠军冼东妹为广东体博馆捐赠了包括两枚奥运金牌、奥运夺冠时战袍等31件藏品。她表示,之前这些藏品都保存在保险柜里,如今广东体博馆落成开放,就把这些藏品移交。希望更多人来观战,了解广东体育历史和辉煌成就,传递中华体育精神,用竞技体育带动全民健身,鼓励更多青少年参与运动,加强身体健康。

据了解,广东体育博物馆届时正式开馆后,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与此同时,副馆的“中华体育精神颂”临展也将同步推出。
为回馈公众期待,博物馆在正式开馆后首周还将策划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冠军面对面、展品深度讲解、岭南传统体育体验等。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