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是所有赛事运营中最难的赛事之一。要考量的不仅是体育部门和执行公司的能力,更要考验一座城市的整体调控能力,这是一场城市‘立体战’,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一位赛事运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但每次看到跑友温暖的笑脸,我们又觉得值得,这就是我们坚持的动力。”
一场赛事,一场城市“立体战”
办一场马拉松比赛,需要哪些部门的支持呢?
根据北京马拉松和兰州马拉松组委会提供的数据,经过记者粗略统计,首先,公安部门需要负责赛事沿线的安全保障、交通管制,维持现场秩序,防止意外发生,保障选手和观众人身安全;卫生健康部门需要负责安排医疗站点、急救人员和设备,为选手提供医疗救助,应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中暑、抽筋、外伤等健康问题;交通部门的参与也必不可少,包括规划赛事期间的交通疏导方案,确保赛道周边交通顺畅,同时为参赛选手和工作人员提供交通指引和便利等;城市管理部门负责赛道及周边的环境卫生整治,保障比赛环境整洁,处理垃圾清运等工作;气象部门提供比赛当天的天气,让赛事组织者和选手提前了解天气情况,以便做出相应安排;宣传部门要通过媒体进行赛事宣传,提升赛事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发布赛事信息,让更多人了解比赛情况;同样离不开志愿者组织部门的参与,要招募和组织志愿者,负责赛事中的服务工作,如指引、补给发放等,为比赛提供人力支持;文化旅游部门将为选手提供文创和旅游指导,协调酒店、餐饮……当然,体育部门作为赛事的主管部门,对比赛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赛事符合体育竞赛的相关规则和要求等。
通过调研,从业者普遍反映,在马拉松赛事全过程中,体育部门看似占主导地位,但在马拉松这样更考验城市运行功能的综合性大赛中,体育部门只是其中一环,可一旦出现问题,选手第一反应是:这是一场体育比赛,有问题自然先找体育部门反映。
相比羽毛球比赛这种在场馆内举行的比赛,只要做好场馆内外安保、清洁、选手和观众引导就可以了。而大部分场馆都有配套的安保和保洁服务,如果比赛级别不是很高,甚至都不需要协调更多政府资源,赛事运营公司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购买所有的公共服务。马拉松赛事42.195公里,参赛人数动辄上万人,即便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一次北京马拉松也要横跨好几个区。“所以我们的协办单位里,各个区的人民政府、各个城市职能部门,比如卫健委、公安局等都作为协办单位,否则根本没法调动资源。”负责北京马拉松运营的中奥路跑公司副总经理栾锦书表示。
承上启下的体育部门
新中体公司2025年参与了70多场马拉松赛事,公司总裁任志刚感受非常深刻。“我们理解马拉松是一个城市的‘一把手’工程,体育部门在其中只是扮演承上启下的角色。如果由体育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是有难度的。正常来讲一场赛事都会成立组委会,组委会每个部门的职责都写得很清楚。即便如此,还是需要强有力的统筹,这个岗位一般需要常务副市长或是市政府秘书长来承担,需要开一次甚至多次协调会,把有些问题集中协调解决。议题主要两个,一个是通报各个单位,包括我们执行公司会通报整个赛事的进度;第二个就是把需要协调的事项列出来。”
在此基础上,将赛事具体落地的是执行公司。任志刚告诉记者,赛事公司会跟各职能部门对接,“公安安保、志愿者等方面,我们都会有人专门对接。一项全马赛事,需要对接的部门少则二十几个三十个,多的可能有四十几个。”
承上,承的是主办单位和其他职能部门;启下,体育部门要做好对于执行运营公司的指导。很多工作需要执行公司与职能部门实现联动才能完成。以马拉松比赛中最重要的环节——医疗服务为例,就需要执行公司先做方案,然后协同医疗部门完成。“我们的做法是,院前的一些防护工作基本以我们为主,因为防护才是更重要的,比如赛道观察者、医疗志愿者、医师跑者。卫健部门的优势以转院和院内为主,发现情况、院前急救以后,他们在高级生命支持和院内救治这方面发挥优势。”
启下的过程中,体育部门起的是监管指导作用。包括专业竞赛、资金成本控制使用以及安全方面。具体的落地由执行公司负责,但执行公司的落实情况如何,体育部门要进行监督监管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兰州马拉松执行方中迹体育负责人张思杰在兰州马拉松执行运营过程中得到的宝贵经验是:把问题前置解决。提前进行策划,提前把问题摆在桌面上,提前把能想到的讨论出各种预案,就能大大降低赛时的压力。“以兰马为例,我们赛前就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宣传,兰州是有一定海拔的城市,在这里拿PB(个人最好成绩)比在平原难得多。大家不要一味追求PB,要看重和比较的是自己去年和今年的成绩,然后去享受兰州独一无二的赛道,这样就避免大家为追求PB而不考虑自己的身体情况。”
不管是承上还是启下,体育部门承担的责任应该是:既做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更要当跨部门协同的“桥梁纽带”,但体育部门并非是协调调动的总指挥,更无法承担“小马拉大车”的重责。
摸索中前行的马拉松赛事
2023年以来,我国路跑赛事快速恢复。据中国马拉松信息平台统计,2023年全年共举办580场赛事,参赛总人次550万,范围涉及31个省级行政区的500余个县市。其中,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308场(A类297场/B类11场),非认证赛事272场。这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路跑赛事在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安全和竞赛组织问题凸显,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路跑赛事参与人数多、竞赛组织复杂、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舆情上升速度快,这些特点对路跑竞赛组织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全面提高路跑赛事组织水平,中国田径协会以2024年—2026年作为中国路跑赛事质量提升年。通过完善制度建设、规范竞赛组织、做大做强监管、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医疗安保、优化宣教体系6个方面、31个领域、95项具体措施的系统工作,提升整体行业办赛水平。
目前,国内各地情况差异较大。就安保这个问题而言,全国各地政策不同,有的以购买服务为主,有的是政府全部承担。针对不同个例,很难以一本标准赛事手册去提要求,中国田协未来会在规范竞赛组织、做强做大监管、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医疗安保、优化宣教体系等方面下更大力气。以竞赛组织为例,在准入门槛、认证流程、落实检查、退出机制,以及黑白名单的建立、有序引导世界田联标牌赛事申请等方面都会有具体措施出台,从政策上对马拉松赛事进行有序引导。
对目前马拉松项目的困境与难点,大家普遍认为,体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枢纽作用。对涉及多领域的重大事项,主动架起沟通桥梁,强化跨部门协调,联合推进、联动解决、协同配合,推动建立目标统一、职责共担、成果共享的长效协作机制。唯有如此,这场牵涉城市管理方方面面的“立体战”,这桩关乎城市形象与市民热情的大喜事,才能真正办得好、办得出彩。不仅能让万千跑友在顺畅、贴心的赛事体验中感受奔跑的快乐,也能让城市借势充分展现独特魅力,实现宣传推广与带动旅游消费的双赢。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