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一座馆,半个世纪的体育传奇。2025年,上海体育馆,这座被市民唤作“万体馆”的城市地标,迎来了它的五十岁生日。8月10日,“全民健身日·体育宣传周”之上海体育馆建成50周年宣传活动在上海体育馆举行。
上海体育馆的变迁史,是一部上海体育的发展史,更是一部上海城市发展自强不息的奋斗史。1975年8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专家魏敦山设计的上海体育馆正式竣工,一座当时中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体育馆屹立在上海西南部。因容纳观众数量达到1.8万人,所以也被上海人亲切地称为“万体馆”。
1976年,上海体育馆举办了建成后的首场赛事——上海国际乒乓球友好邀请赛,掀起了上海体育迷的观赛热潮,一场场中外赛事轮番在这里上演。那时正值中国对外交往步伐加快时期,小球推动大球,上海体育馆成为了中国与世界加强沟通,增进友谊的重要平台。据统计,仅从1976年初到1977年8月,就有共80场体育赛事在万体馆举办,这些赛事不仅展现了上海体育馆的设施水平,更推动了上海体育事业的发展。
作为城市体育文化的象征,上海体育馆承载着几代人的共同记忆。“1993年,第一届东亚运动会在上海体育馆举办,新闻发布会上,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率团来参加开幕式的萨马兰奇,回答关于对中国申报奥运会有何想法时的经典画面;2004年第一次NBA中国赛,姚明和刘炜分别代表火箭和国王,同场竞技……”在这里用镜头记录下无数历史时刻的资深体育摄影师洪南丽既感慨又骄傲的回忆。而对于乒乓球世界冠军曹燕华来说,“我记得,从1980年到1985年我退役前,随国家队来这里比赛,几乎就没输过。这里不仅是我,也是许多中国选手的福地。”
如果说原来的“万体”是万人体育馆的意思,那么现在的“万体”则承古通今,正不断拓展着体育运动的无限可能性。8月,重返上海的UFC格斗之夜将在这里举行;11月这里的首届FAI世界无人机足球锦标赛同样备受瞩目。与此同时,随着其所在的徐家汇体育公园进行全面的焕新升级,这里成为了上海设施设备最齐全的体育文化聚集区之一,不仅满足了上海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实际需要,更成为市民体育健身休闲的新地标。“处处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会健身”的活力氛围,洋溢在万体馆乃至徐家汇体育公园的各个角落。
场馆运营方、上海久事集团负责人表示,上海体育馆将以50周年为契机,发挥标志性体育场馆的引领示范作用,以高品质赛事赋能城市体育高质量发展,推动更多竞技体育成果全民共享,激发广大市民群众的健身动力和参与热情,助力上海“人民之城”的建设。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