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最有效的“药物”是自身免疫力的提高。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国民体质研究中心副主任冯强表示,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是我们增强体质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冬天大家身体活动水平较低,会给身体带来一定风险。因此不管是在天冷还是暖和以后,都鼓励大家多去增加户外锻炼,提高我们的身体活动水平,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谈及冬季户外运动的好处,冯强说:“在冬天如果只在室内呆着,或者空调开得特别热,突然遇冷可能会有伤病、感冒的风险,增加户外运动的时间,可以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从运动科学的角度来说,也有助于心血管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功能。同时对于上班族和儿童青少年来说,户外运动是缓解疲劳、预防近视的重要手段。”
贵州省徒步运动协会主席张克如也表示:“在冬季进行户外锻炼,由于肌肉不断收缩,呼吸加快,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旺盛,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使体温调节中枢灵敏、准确地调节体温,抗寒能力可比普通人增强8至12倍。同时冬季健身,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加大脑氧气的供应量,对消除大脑因长期工作学习带来的疲劳,增强记忆力,提高工作学习效率,都有积极的作用,内啡肽的产生量增加,也会改善情绪。”
不过冯强也提醒:“冬季室内室外温差较大,要注意防范冬季户外锻炼的风险。对于年纪比较大的人群来说,尽量不要在气温过低的时间比如说早晨、晚上去参加锻炼,尤其是早晨经过一夜的睡眠,身体还处在一个比较安静的状态下,突然运动,身体又遇到寒冷的刺激,很可能诱发心脑血管风险、发生意外。因此老年人锻炼尽量选择在上午十到十一时、下午两到三时,这个时候空气质量和温度可能更适宜参加户外锻炼。另外在参加户外锻炼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适当地延长准备活动时间,对于一些没有锻炼习惯的人,参加户外跑步、徒步等运动时,要注意控制强度,循序渐进。”
资料图
冬季是冰雪运动的旺季。冯强强调:“很多人一到雪场冰场,就着急上阵,准备活动草草了事甚至不做准备活动,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冰雪运动尤其是滑雪,其实是运动损伤比较高发的项目,还容易发生比较严重的损伤,因此运动爱好者在上冰、上雪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认真学习专业技术,在专业指导的前提下,学会基础动作循序渐进。同时也要锻炼身体的平衡协调性,尤其是下肢的肌肉力量,增强体能储备,这样不仅有助于技巧的提高,还能提高运动安全性。”
针对徒步、登山项目,张克如表示,冬季进行户外锻炼前,要根据天气情况制定详细出行计划,“冬季徒步登山,特别是在雪地徒步,大约会比夏季徒步多消耗一倍的体力,相应的,徒步速度也由夏季的每小时7公里下降到每小时5公里左右。因此在设计路线的时候,必须考虑距离和体力因素,不要设计太长的路线,在登山前获取可靠的天气预报,以便对气候和落日时间有所了解,将出行信息告知家人或朋友。”
“此外,冬季户外徒步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和营养补充,冬季登山时由于能量与各种营养物质消耗较大,因此在饮食方面除了根据个人的情况摄取足够的能量外,维生素的供给不可缺少,同时食物应易于消化,少食含粗纤维和易产气的食物,如芹菜、韭菜、大豆等。穿适合的衣物,做好保暖工作。”张克如提醒。
图片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