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11个地市都有残疾人旱地冰壶队,我们运城的13个县市每个县市的队伍都至少有2套旱地冰壶装备,时常开展比赛。”在第三届全国基层残疾人机构旱地冰壶比赛总决赛现场,山西省运城市残联宣文部主任梁志红介绍说。
旱地冰壶作为冰壶的替代运动应运而生不过短短几年,是中国新兴的一个特有项目,但在中国残疾人中的风靡不亚于“原版”。此次比赛吸引了来自14个省(市、区)的26支残疾人代表队参赛,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体育部群体项目负责人吴庆媛说:“短短几年时间,旱地冰壶项目已逐步成为我国残疾人参与冬季体育健身活动的重要平台与窗口。”
冰壶在残疾人中涵盖了轮椅、听障和智力障碍三个组别,其中轮椅冰壶更是冬残奥会项目,中国轮椅冰壶队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摘得中国冬残奥首金。旱地冰壶因为占地面积小、易于学习和掌握、老少皆宜,且不受残疾类别、地域及环境限制等特点受到欢迎,而且由于这是团队项目,注重技巧,且没有碰撞,因此对队友间的合作性与策略有更高的要求。
2017年,为进一步丰富残疾人大众冰雪运动服务内容,发展残疾人大众冰雪运动工作,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将旱地冰壶项目引入至“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残疾人健身周”等系列活动中,深受广大基层残疾人的喜爱,为普及推广残疾人冰雪运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9年,旱地冰壶项目在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上,以群众体育比赛项目的身份正式亮相,此举为全国范围在残疾人中推广旱地冰壶项目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通过赛事能激发更多基层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参与锻炼,带动提升残疾人体育健身参与率和获得感提供助力,扩大残疾人冰雪运动人口。
为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康复体育、健身体育、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推动全国残运会改革,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在借鉴国际冰壶联合会《冰壶运动规则与竞赛规则》的基础上,积极征求基层带队教练员意见,于2019年7月组织有关专家共同编订了《残疾人旱地冰壶竞赛规则(2019)》,旨在根据不同的残疾类别细分参赛人群,从而更便于在残疾人中推广普及。此次赛事技术代表史春燕是规则制定团队的一员,“3套规则大部分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差别,比如说轮椅组和听障组都遵循‘五壶保护’,但是智力障碍组去掉了这一规则。”据吴庆媛介绍,此次旱地冰壶比赛总决赛是新规则发布后的首场比赛,“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至,各队都希望能通过比赛熟悉新规。”
“为了更好地与冬奥会、冬残奥会接轨,我们也在积极地尝试、探索与奥运项目相对应的仿冰、仿雪类项目。一方面,希望能有更多的残疾人积极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了解冰雪运动、感受冰雪运动、爱上冰雪运动;另一方面,希望以点带面,积极营造冬奥氛围,提升每一个残疾人在冬奥会和冰雪运动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吴庆媛说。
图片来源:中国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