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北京冬奥会将迎来倒计时500天这一重要时间节点。500天后,中国冰雪健儿将斗志昂扬,踏上冬奥赛场,为祖国争金夺银。目前,中国冰雪各运动队伍备战情况和状态如何?本报记者兵分五路,用了近三个月跟踪采访了短大队、花样滑冰队、空中技巧队、越野滑雪队等9支冰雪队伍的体能训练、体能大比武、夏训和备战。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视线去感受冰雪健儿们的拼搏精神和昂扬斗志。
为进一步提升运动员全身肌肉力量和有氧耐力,创新体能训练方法手段,助力队伍全力以赴完成体能达标测试,冰壶国家集训队5月23日在天津海河教育园体育中心组织了“推冰”训练。运动员们挥汗如雨,训练结束后,韩雨和姜馨迪等运动员说,推冰时很累很难,推冰过程不仅考验着体能,也考验着大脑,如何推能省力是关键,自己一直在想方设法完成挑战。
近日冰壶队又进行了混双比赛形式的队内“技能大比拼”,在为期2天的比拼中,10支队伍共进行了31场比赛,这意味着每队每天需要进行3至4场比赛,男运动员一天要投140-150个壶,女队员要投120个,队员们的体能面临着极高的考验。从比赛表现来看,队员们减少了前期因体能储备不足导致在长时间比赛后冰壶的击打效果与擦冰效果下降的情况,利用体能的优势增加赢得比赛的几率。
领队于海燕说:“我们从4月份开始进行体能强化训练,8月3日开始上冰,从上冰到比赛只有3个星期左右,队员们就已经能适应这么大体能消耗的比赛,可以说体能的提升对训练和比赛状态的保持有很大帮助。”此外,冰壶队还创新性地举办了冰壶趣味运动会,既推广了冰壶运动,也有效地保持了运动员的心理和身体状态。
原定于3月13日-15日在韩国首尔举办的短道速滑世锦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迟后,为更好地检验训练效果、激发竞技状态,短大队按照世锦赛的标准、赛规和赛程,在原定世锦赛的时间在训练驻地首钢园举办了一场“短道速滑模拟世锦赛”。
比赛还依据运动员个人竞技水平蛇形排序组队,每支队由一名高水平运动员带领,同时使用属于自己的名称和服装来代表本队组参赛。比赛期间,11支战队你争我夺,奋勇争先,武大靖、韩天宇、安凯、范可新、臧一泽、曲春雨等名将皆上场参赛,奉献了一场激动人心的精彩赛事,比赛吸引了近30万人次观看,真正达到实战的目的。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