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伴随着世运歌曲《与你同在》的音符缓缓奏响,成都世运会世运广场系列活动正式迎来收官。在成都世运会期间,世运广场开展了为期9天的活动,以“体育+”为主线,融合了舞台节目表演、四川非遗项目展演、科技产品展示等,以创新的方式展现了“体育+文旅”的蓬勃生命力。
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至世运广场感谢信当中提到:“我想感谢成都,感谢世运广场,这里让更多朋友感受到了世运会的活力和中国文化的魅力,毫无疑问,这届世运广场,是世运会历史上最精彩的一次!”
多元体育场景激活文化基因
世运广场创新设计的多个展区各有特色,而“体育”是广场上的文化叙事的核心。自世运广场启动以来,其间的体育项目展示体验区一直是最受游客青睐的“打卡地”之一。射箭、合气道、投掷(抛竿)、软式曲棍球、飞盘、铁人三项、泰拳七大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项目,通过专业展演、互动教学和趣味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观众从“看客”变身“参与者”,亲身感受世运项目的独特魅力,平均每日吸引数千人次的游客前来体验。
这些体育展位里都配备有专业的教练和“小青椒”志愿者进行指导与讲解,这让游客们大都能够快速上手、体会竞技的快感。游客们沉浸其中,不仅提升了成都世运会赛事的热度,还将这些相对小众的运动项目带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让众多游客在亲身体验中了解并爱上了这些运动项目。
世运广场活动期间始终把体育元素贯穿始终。除了展示区有体育元素之外,世运广场的舞台区还诞生了本届世运会中的16组“今日最佳运动员”,每晚的节目中也都融入了合气道、抛竿以及泰拳等体育项目表演。
全域非遗+文创构建沉浸长廊
世运广场此前的活动与四川各市(州)紧密联动。在城市文化展区中,来自四川各市(州)的近50项非遗技艺与文创产品以“触手可及、感受深切”的展出方式向全球运动员与游客全方位展现了巴蜀文化的多样风采。
川东的南充市以群舞《大皮影》传递出川东风情的细腻与热烈;川西阿坝州用藏族锅庄舞《麦瓦锅庄》川西高原的生命礼赞;川南的乐山市、自贡市与泸州市则用国家级非遗沐川草龙表演、清音《灵秀尖山》和油纸伞制作技艺展现“刚柔并济”的川南气质;川北门户广元市与巴中市用《云水利州》、《走巴山》等节目呈现出川北的历史回响与红色底蕴。四川东西南北各市(州)齐发力,逐一为世运广场上拼齐了这块巴蜀文化的拼图。
同时,各市(州)展出的文创产品巧妙地将本地特色文旅资源融入设计,向全球展现了四川地方文旅独特的魅力。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推动了巴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加深了各地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让巴蜀文化借着世运赛事的东风焕发出勃勃生机。
科技赋能拓展传播边界
活动期间,科技元素同样踏入了世运广场。城市科技创新展区内的高新科技产品涵盖了从陆地到空中的领域——机器人天行者1号、机器狗灵瞳、飞行器英武旋影S-zero以及亿航EH216 - S,这些科技产品通过静态展示与互动表演相结合的呈现方式,一连数日向国内外游客展现了蓉城科技的魅力。
据统计,活动期间,世运广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近5万人次,相关话题报道阅读量高达1.2亿次,点赞量超10万,这组数据充分彰显了以“体育 +”模式助推文旅发展的蓬勃生命力,也让人们对成都在体育与文化相互碰撞中续写的故事充满了期待。
相关附件